被称为天才的爱因斯坦,两个孩子都是精神病

时间:2025/2/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他的科学生涯中,他在26岁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论文,将自己带到了科学界的巅峰。据统计,他一生共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包括相对论、光电效应、能量守恒、宇宙常数等重要理论。爱因斯坦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

但是,尽管爱因斯坦拥有超越常人的智商和科学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并不如他的职业一样成功。事实上,他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的婚姻经历中蕴含着许多故事。

米列娃,是爱因斯坦在苏黎世工学院的同班同学,比他大三岁。当时,爱因斯坦已经有了一位温柔漂亮的女友玛丽。然而,他在上大学不久后爱上了与自己志趣相投、性格坚韧的米列娃。

在那个年代,女性上大学的机会并不多,学习数学和物理的女性更是稀少。在爱因斯坦的班里,只有米列娃是唯一的女同学。这足以证明她的非凡之处。对于爱因斯坦来说,他的初恋女友玛丽虽然温柔美丽,但他们之间似乎缺乏共同语言。他们在一起主要是因为爱情,而米列娃不同,她与爱因斯坦志同道合,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对于追求进步的爱因斯坦来说,这样的女人无疑是他最理想的"灵魂伴侣"。

两人恋爱了一段时间后,米列娃却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家中生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她与爱因斯坦未婚生下的大女儿丽瑟尔。

后来,米列娃和爱因斯坦结婚,他们之间的感情一度非常和谐。米列娃在爱因斯坦的学术事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爱因斯坦撰写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时,米列娃在数学推导方面给予了帮助,她还经常检查丈夫的论文中是否存在错误。有了这个贤内助的支持,天才的爱因斯坦在年仅26岁时连续发表了多篇震惊世界的论文。

米列娃还为爱因斯坦生下了大儿子汉斯和小儿子爱德华。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三个孩子中,大女儿丽瑟尔和小儿子爱德华都患有精神疾病,尤其是大女儿丽瑟尔早早夭折。

与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婚姻的和谐逐渐瓦解了。随着爱因斯坦声名鹊起,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此时的爱因斯坦名声日隆,而米列娃的才华却逐渐被埋没在琐碎的家务和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中。两人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

爱因斯坦与其他女性的亲近关系引发了米列娃的强烈不满。两人失去了共同的理想,也不再是彼此的灵魂伴侣。取而代之的是米列娃的情感爆发和爱因斯坦的冷漠与疏离。两人分居了将近4年,这段时间米列娃一直处于抑郁情绪之中。

爱因斯坦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志趣相投的伴侣,他更需要的是一个温柔体贴、理解他并包容他的妻子。

年对爱因斯坦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他当时已经40岁,结束了与米列娃的16年婚姻。离婚时,他提高了每年给米列娃的生活费,承诺如果将来获得诺贝尔奖,将奖金全部转给米列娃。三年后,他履行了这个承诺,获得了诺贝尔奖。

同时,爱因斯坦与自己的表姐爱尔莎重新组建了家庭。两人都经历了失败的婚姻,似乎对感情并没有过多期望。爱尔莎兼顾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照顾着爱因斯坦的日常生活。与其他女性的亲近关系不再引起她的担忧。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爱尔莎的包容爱让他感到生活愉悦。他终于从前一段令人窒息的婚姻中解脱出来。

但是,对于他的前妻的两个儿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大儿子汉斯当时15岁,精神较为成熟,没有因父母离异而丧失信心。他坚持追求自己的学业和理想,最终成为一位工程学教授。

然而,小儿子爱德华在4岁时父母开始分居,9岁时他们离婚。这对年幼的爱德华留下了无法释怀的阴影。尽管他跟随母亲生活,但他非常崇拜并思念自己的父亲。爱因斯坦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们的生活关心不多。

当爱德华听说父亲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兴高采烈地给父亲写信祝贺,满怀期待地等待回信。然而,爱因斯坦经常忘记回信,因为工作过于繁忙。这让已经缺少父爱的爱德华每天在期望和失望之间反复徘徊。

直到19岁时,爱德华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爱因斯坦得知后前去探望儿子,当他看到儿子因疾病而受折磨时,内心充满痛苦。他深感自己这些年来太过专注于事业,完全忽略了这个儿子。

那么,为什么爱因斯坦这位被公认为天才的科学家会有两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呢?

实际上,爱因斯坦本人以及他的家族并没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史。问题出在他的前妻米列娃的遗传基因上。米列娃的母亲和妹妹都患有精神疾病,尽管米列娃本人没有问题,但她携带了这些遗传基因。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小儿子爱德华从小生活在缺乏父爱、母亲经常抑郁和崩溃的环境中。他的情感非常敏感,尤其是十多岁时这一关键阶段。父亲经常忘记回信,对他缺乏关心,这些情感上的忽视和冷漠最终导致了爱德华的精神崩溃。

后来,爱因斯坦带着大儿子汉斯离开了欧洲,前往美国工作和生活。小儿子爱德华则留在瑞士,一生未婚,只有母亲米列娃陪伴和照顾他,直到米列娃去世。爱德华最终被送往苏黎世的精神病院治疗,直到他去世,享年55岁。

尽管爱因斯坦被公认为天才,但他无法维持工作和家庭孩子之间的平衡。他对家庭和子女都有所亏欠,尤其是小儿子爱德华,他的一部分痛苦原因正是因为爱因斯坦长期忙于工作,对儿子的疏忽和冷漠所致。

这个故事表明,幸福的童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幸的人可能需要一生来治愈童年的创伤,而幸福的人则能够从童年中获得治愈。显然,爱德华属于不幸的那一类,尽管他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ssno.com/yyzn/181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