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理论在诊断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方

时间:2016-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医院订阅哦!在重症精神病中,人格的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一方面,一些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在早期时就显示出人格的问题(偏执、固执)、一部分情感障碍的病人也可追溯到其人际关系的肤浅,这类病人可用不同的神经症表现来加以形容,只是在精神障碍加重以后,才回忆起当初的神经症症状已经显示出重症精神病的痕迹;另一方面,一些人格障碍的病人又不同于重症精神病的转归,总体来讲,这些病人的症状不如重症精神病那般呈退缩样发展,而是能在有限的范围内维持正常,在长程的心理治疗之后(3年以上)出现成熟、好转的迹象。临床症状维持多年,一般不会向其他精神疾病转化。1-2年精神分析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初次症状出现在10岁以内,多数病人为较晚青春期或青年人,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然而,5-6年之久的治疗结果显示,20岁之后的病人能够出现症状的减轻。Stone等对例病人的调查表明,3/4的病人有明显地恢复并保持了门诊治疗。

McGlashan()对81例边缘性人格障碍病人的随访研究表明,多数病人能够自立并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不过,在人际关系方面则出现两极分化:一组能够保持亲密的亲附关系,而另外一组则表现为疏离。自杀率约在7.6%,比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情感障碍患者要低(14.6%,23.6%)。一般地讲,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头10年发生自杀的较多,30岁之后明显下降。在早期(或甚至现在),这类病人常会被诊断为重症精神病,如-60年提出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概念时,在鉴别诊断上很多人倾向于精神分裂症;80年代之后则认为此病更倾向于情感性精神病(McGlashan,;Rinsleyb;Stone;Stoneetal)。

GundersonElliott()的研究表明,BPD与情感性精神病有着40-60%的重叠。在STONE的研究中,这种重叠达到69%。2/3的边缘性人格障碍病人为女性(Grunderson,),原因主要与文化背景相关,多数男性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人首先被诊断为自恋性人格或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因此,我们一方面须将边缘性人格障碍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病理人格相鉴别,在另一方面,又需与精神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以及严重的情感性疾病相鉴别。既往生物取向的描述性(对症状和行为)诊断方法、以及与病人亲属生物特性相关的基因诊断在诊断严重的情感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上有很大的作用,但对人格障碍的诊断仍嫌不足。

精神分析的结构理论提供了对人格理解新的平台,即便是重症精神疾病,在其病理心理上也有动力性的含义,如哈佛大学心理系孙晓鹿博士曾描述一个诊断为儿童精神病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时,虽然病人已经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退缩,至青春期时病人仍能够保持与治疗师多年来所建立的关系,在描述这种关系时,病人反复在手中搓捏一片小纸片,从这个动作的解释入手,病人终于说到:我知道自己与正常人不同,但我仍不愿意被他们象揉捏这张纸一样,被随意揉成一团,然后扔掉!

一个在中国出生并成长,15岁回德国的社会精神科医生(BINDER)说得好,我和精神病人是生活在社会的两极之人,我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我们是社会的异类,不屑被人理解。尽管结构性诊断的理解是十分困难的,它需要足够的临床训练和经验,并要求方法上的许多技巧,但了解它,特别对于临床上不能简单地归于统一标准的一些疾病,如神经症、精神病的归纳十分有用。精神结构与人格结构精神结构是由弗洛依德于一九二三年首次使用于精神分析中的概念,在以往第一定位理论,即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结构不能满足冲突模式所呈现的人格特征之后,弗洛依德发展了第二定位理论,即结构理论,它包括对精神结构的推测:自我、超我和本我。在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中,自我具有与以往传统精神分析理论中特别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强调自我的功能,它不是如以往将重点放在对潜意识的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ssno.com/ysjk/16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