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够正确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2、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 思维迟缓:指思维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 思维贫乏:指联想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感到脑子空空荡荡,没有什么思想。思维破裂: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局含意互不相关,变成了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思维散漫:表现为在交谈时,患者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话题转换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变现与词语杂拌相类似,但产生背景不同,它是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多见于谵妄状态 3、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患者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本人解释,他人无法理解。 语词新作:是概念的融合、浓缩和无关概念的拼凑。 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推理缺乏逻辑性为特点,表现为患者推理过程或缺乏前提依据,或因果倒置,令人感到不可理解,离奇古怪。多见于精分和妄想性障碍 4、妄想: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妄想,它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 原发性妄想:是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 系统性妄想:是指内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严密的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情感或意志行为受到某种外界力量的控制而身不由己。 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感,患者感到内心所想的事情,虽然没有说出,也没有用文字书写出来,但被别人都知道了。 5、界限性遗忘:指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发生通常与该时间段内的不愉快事件有关。 错构: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 虚构: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 6、假性痴呆: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部分患者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 刚塞综合征:又称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故意或开玩笑的感觉。 童样痴呆:以行为幼稚、模仿幼儿的言行为特征。 抑郁性假性痴呆:见于严重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 7、双重定向:精分症患者也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定向力障碍,通常表现为双重定向。即对周围环境的时间、地点、人物出现双重体验,其中一种体验是正确的,而另外一种体验则与妄想有关,是妄想性的判断或解释。 茅盾意向:表现为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但患者并不感到这两种意向的矛盾和对立,没有痛苦和不安。 8、情感高涨与欣快症的区别情感高涨是正性情感活动的明显增强,有很强的感染性,与环境基本协调。多见于躁狂发作。欣快症是在智能障碍的基础上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愉快体验,精神活动是内向的、封闭的。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9、情感淡漠与情感低落的区别情感低落时负性活动的明显增强。多见于抑郁发作。情感淡漠是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缺乏内心体验。多见于晚期精神分裂症。 10、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患者的动作行为及言语活动明显增多。 精神运动性抑制: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显著减少。 木僵: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 蜡样屈曲:在木僵的基础上,患者出现肢体任人摆布,即使是极不舒服的姿势,也能长时间维持不动,形似蜡塑一般。 缄默症:是言语活动的明显抑制。 违抝症:指患者对于他人的要求加以拒绝。 11、自知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12、情感爆发:常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意识障碍较轻,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表现为哭啼、叫喊、在地上打滚、捶胸顿足、撕衣毁物、扯头发或以头撞墙,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情绪的特点。 13、精神活性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药物依赖:为了谋求服药后的精神效应以及避免断药而产生的痛苦,强制性地长期慢性或周期性地服用药物。 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1、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有视物变形症、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2、最常见的妄想为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 3、界限性遗忘常见于分离(转换)障碍。 4、矛盾意向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5、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主要见于躁狂发作。 6、在严重木僵的基础上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7、引起痴呆最常见的两种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脑血管病变。 8、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大脑皮层中出现大量的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其首发症状常为近记忆障碍。 9、物质依赖的治疗一般分两步,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治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10、躁狂发作的典型症状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11、强迫症的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导致患者焦虑和痛苦。 12、目前最常用的治疗强迫症的药物为SSRIs(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13、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为脑功能衰弱。 14、癔症性躯体障碍又称转换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为分离性障碍。 1、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生物学因素:1、遗传与表观遗传2、神经发育异常3、感染。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 2、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1、外表与行为:外表、面部表情、活动、社交性行为、日常生活能力;2、言谈与思维:言谈的速度和量、言谈的形式与逻辑、言谈内容;3、情绪状态;4、感知;5、认知功能:定向力、注意力、意识状态、记忆、智能;6、自知力。 3、如何理解精神科诊断过程? 1、横向诊断过程包括了精神科现状检查与精神活动的动态观察两个方面。精神现状检查的目的是要发现占优势的精神活动。2、纵向诊断过程即要求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既往人格特点、疾病史、家族史以及起病形式、病程特点来考虑诊断。3、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了器质性问题,才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 4、谵妄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意识障碍呈昼轻夜重,记忆障碍、注意障碍、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绪不稳、冲动行为;起病急,对谵妄期间的回忆不完全。 5、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治疗原则、常用药物及主要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前驱期,类神经症的症状,个性改变,出现违反残余规则的行为;急性期,1,、感知觉障碍以幻听最常见,2、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妄想、被动体验、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贫乏、内向性思维等3、情感障碍: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及情感倒错等4、意志活动障碍: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紧张症、行为离奇、意志倒错等。慢性期,以思维障碍和阴性症状为特征,意志减退,缺乏动力和始动性,情感平淡到淡漠。 临床分型:单纯型、青春型、紧张型、偏执型、未分化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治疗原则:急性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他治疗如ECT缓解期或慢性期:药物+心理+社会康复。 药物治疗:经典药物:氯丙嗪,不良反应为交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抗胆碱能反应(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等)、催乳素水平升高以及皮疹,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反应。非经典药物:利培酮:激越、失眠以及高催乳素血症等,较大剂量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奥氮平:体重增加、思睡、便秘等,锥体外系反应少见。 6、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与偏执性精神病如何鉴别? 偏执型精分症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妄想较为荒谬、泛化、不系统,往往伴有幻觉,多在30岁以后发病,发展慢,较少出现人格改变和衰退,治疗反应可,许多患者的社会功能保持好。 偏执型精神病以比较固定的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很少伴有幻觉,在不涉及妄想情况下,精神功能基本正常,发病与个性缺陷有关。 7、单纯型精神分裂症与抑郁发作如何鉴别? 单纯型精分症 抑郁发作 原发症状 思维障碍 心境低落 精神的协调性 不协调 基本协调 病程 隐匿起病,渐进发展 发作性 间歇期 有残留症状 基本正常 8、什么叫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是指异常心理过程的出现,包括幻觉、妄想及紊乱的言语和行为(瓦解症状)。 阴性症状是指正常心理功能的缺失,涉及情感、社交及认知方面的缺陷。包括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 9、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分型,治疗原则、常用药物及主要不良反应。 抑郁发作:1、核心症状:抑郁心境(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或缺乏,精力减退,全身乏力力不从心。2、心理症状群: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妄想或幻觉;认知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知力丧失。3、生物学症状:睡眠紊乱;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性欲减退;昼重夜轻;其他躯体症状。 躁狂发作:1、情感高涨:情绪愉快;感知觉敏锐;情绪具有感染性;情绪不稳、易激惹。2、思维奔逸:意念飘忽、音联、意联,随境转移。3、活动增多4、夸大妄想及夸大观念。5、躯体症状: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交感亢进。6、自知力又不同程度的损害。 临床分型:1、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2、双相障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3、持续性心境障碍分为环性心境障碍和恶劣心境。 抑郁障碍的治疗原则:个体化用药,剂量逐渐增高,要足够疗程,换药要有间隔期,单一用药。常用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不良反应有心血管反应,抗胆碱能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 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长期治疗,联合用药,心境稳定剂为基础治疗的原则。双相躁狂发作的用药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如锂盐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多尿等。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有镇静、恶心等。抗精神病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双相抑郁发作的治疗药物有心境稳定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10、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如何鉴别?同第七题。 11、恶劣心境有何临床特点? 1、心境持久轻度低落2、有消极认知,但不绝望3、可有自杀观念,但没行动4、有自知力5、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6、可伴躯体不适、睡眠障碍,但没有生物学方面改变7、病程两年以上。 12、神经症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1、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内因有个体素质和内心冲突与需求的不满足,外因如面临应激事件,尤其是对结局不可预测或超出个体的应对能力。2、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3、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4、社会功能相对玩好5、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6、一般自知力完整,又求治要求。 13、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焦虑症:1、精神焦虑,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担心,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2、躯体焦虑,运动性不安,躯体症状、肌紧张。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觉醒度提高5、其他症状:共病率高。治疗:BDZ、β-受体阻滞剂、抗抑郁药、芳香族哌嗪类抗焦虑药。 恐惧症:一、广场恐惧症:1、表现为害怕和回避比较大的公共场所或封闭的空间2、常出现预期焦虑3、可伴发惊恐发作4、可继发于惊恐障碍。二、社交焦虑障碍:1、起病于青春期,少数在20岁以后起病2、显著而持久的对社会交往感到害怕而回避。三、特定恐惧:1、多限于某一特殊对象,既不改变也不泛化2、预期焦虑、面对时的恐惧、回避行为3、恐惧对象多见于高出、电梯、雷、闪电、黑暗、特殊的动物或人等4、一经形成,病程不会波动。治疗:1、认知行为治疗2、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 强迫症:1、强迫观念:强迫思想;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回忆;强迫意向2、强迫行为和动作: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询问;强迫缓慢3、回避行为4、可继发焦虑、抑郁。治疗:1、药物治疗:氯丙咪嗪、SSRI类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14、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躯体化障碍的表现:1、多种多样、经常变动的躯体症状。2、反复检查,没有阳性结果3、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4、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5、病程至少2年以上。 疑病障碍的表现:1、持久地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躯体疾病2、各种医学检查和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3、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4、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5、病程至少3个月以上。 15、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脑功能衰弱的症状:1、精神易兴奋,联想或回忆增多、注意涣散、感觉过敏。2、精神易疲劳。二、情绪症状:烦恼、易激惹。三、心理生理症状:睡眠障碍、紧张性头痛。 16、癔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一、分离(转换)性障碍:1、分离性遗忘2、分离性漫游3、分离性木僵4、出神与附体5、运动和感觉障碍:(1)分离性运动障碍(2)分离性抽搐(3)分离性感觉障碍。二、特殊表现形式:1、多重人格障碍2、Ganser氏综合症、癔症性痴呆3、情感暴发。 治疗:1、心理治疗: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快完成临床检查、暗示治疗。2、药物治疗:抗焦虑症、抗精神病药。 17、癔症性的痉挛发作与癫痫大发作如何鉴别? 癫痫大发作 癔症性痉挛 诱因 无突然发作任何时间地点 又心理因素有人照顾人多场合 尖叫 开始 发作中哭、喊 意识 丧失不能回忆 轻、中度障碍能回忆 瞳孔 散大光反射消失 正常反射存在 紫绀 有 面部潮红 舌咬伤 有 无 大小便 有 无失禁 形式 刻板的强直 无规律、肢体强直挣扎 时间 短2-3日 长数分钟数小时 频度 除小发作2日 频繁一日多次 脑电图 异常 多正常 白癜风治疗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